漯河市食品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双高校”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发布日期:2020-10-07 18:53:03 浏览量:
目 录
一、前言:
二、师资队伍现状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一)队伍规模
(二)队伍结构
(三)专业梯队
(四)机制建设
(五)制度建设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发挥民办职业院校体制优势,做好人才招聘引进工作
(二)培养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途径
(三)师德教育的主要措施和内容
五、建设任务分工
一、前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重点产业振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性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精神,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发改委四部门在2019年6月6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的通知》,其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服务我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产业优化升级的迫切需求。重点支持一批高水平中等职业院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我省职业教育服务“三区一群”等重大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作出重要贡献。在我校“双高校”建设工程当中努力建成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双师”能力,勇于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热心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师队伍,逐步把漯河市食品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食品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推广基地,食品安全溯源与检测基地,食品企业后备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基地,使学校的办学水平、服务能力、社会声誉得到显著提升,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我校以河南粮食大省为背景,以漯河食品名城为依托,以全市近2000家食品企业为支撑建校20年来,以食品加工、食品检验、食品营销等为重点专业,培养了2万余名具有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同时也在办学过程中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为把我校建成一所名副其实的中等职业教育“双高校”,特制订本方案。
二、师资队伍现状及专业建设情况。
全校教师总数:432
1、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其中副高以上职称:95人,正高33人,副高62人;
校本部:47人,正高6人,副高41人;
外 聘:48人,正高27人,副高21人;
中级职称:112人;
初级职称:91人。
2、专任教师学历情况:
研究生学历教师:81人;
硕士学位教师:53人。
省级教学名师:4人(唐艳红、王黎、张晓丽、杨国堂)
市级名师:1人(王振勇)
3、专任教师中,“双师型”素质结构为:
“双师”素质教师171人,占专任教师39.5%;【按系部上报】
4、专兼职教师中有教学、科研团队1个,参与教师16名,名师工作室1 个。【与教务科沟通】
5、近三年年均发表论文87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参与教师93人。【与科技科沟通】
6、论文材料、科研获奖情况:
发表论文261篇,其中核心期刊34篇;国家级项目无,省级3项现已结项1项,市厅级项目63项,已结项63项。成果获奖情况国家级无、省级无,市厅及成果奖一等奖13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6项,另有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1项。【与科技科沟通】
7、承担各种社会培训工程3项,参与培训教师28人,共培训各类人才3000余名。【与社会培训科沟通】
三、师资队伍建设内容和目标
(一)建设内容:
1、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进行师资结构优化工程建设以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教师社会实践计划,开展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实践教学培训,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把漯河市食品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双师”能力,用于创新,热心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2、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通过专题讲座、师德楷模现场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弘扬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师德师风,倡导教师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争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年度考核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评选并表彰 “师德模范”15人,“三育人”先进个人50人。
3、围绕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投入5万元培养专业群带头人达到2人;投入5万元用于培养教学名师达到5人;投入20万元培养教学骨干达到30人。投入20万元用于聘请5名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匠名师人。
4、把教师学习、培训纳入学校年度计划,遴选青年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和考察,提高产学融合的课程开发能力、行动导向的专业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选送80名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进修。
5、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评价办法,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建设目标
1、队伍规模
通过招聘专任教师,引进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做兼职教师,返聘离退休专家等途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保证师资队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至2020年年底,专任教师数量由432人提高到440人,副高以上职称提高到160人,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提高到12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到82%。
2、队伍结构
优化教师队伍,学历与职称结构。硕士以上学历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2020年年底为27%(120人),职称结构:中高级以上职称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数2020年为36%(160人)。
每个专业聘请1-2名行业技术专业人员作兼职教师。
3、专业梯队
构建专业梯队,在专业课和基础专业课教师队伍中,用2年时间培养本市食品行业知名专家1-2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师资格的教师5-10名。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1-2名,骨干教师2-4名,继续推行以老带新,以师带徒培养机制,以此为纽带,带动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机制建设
积极推动机制创新,完善以业绩和能力提升为导向,创新和
发展为目标,有利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5、制度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教师法》制定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师资队伍建
设规划和管理制度,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6、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之灵魂,师德教育应当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根据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岗前培训、入职宣誓、校内培训、外出培训、学习考察、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师德教育,不断创新是的教育形式,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双高校”的基础性、学校性工程,贵在统筹规划,重在扎实落实。
(一) 发挥民办职业院校体制优势,做好人才招聘引进工
作。
1、采取多种方式招聘学校急需人才,以网络招聘为主,大
众传媒为辅,简历完善、科学、规范的招聘办法,确保招聘人才质量,待遇上根据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实行一人一策的灵活政策,以事业吸引人,以待遇稳定人,以情感留住人。
2、根据职业院校特点和“双高校”建设的要求,面向企业行业一线,招聘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的技术性人才,壮大“双师”素质和骨干教师队伍。争取在2020年年底“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82%以上。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用技能型兼职教师,从与我校专业设置相近的院校、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中选聘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课,使每个专业都从社会选聘一至二名专家。重点选聘名师专家,首席技师或能工巧匠,让其兼课之余,对校内理论教学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壮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动手能力。
(二) 培养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措施
1、鼓励教师结合本专业实际需要参加各类、各级专业技能培训。参加各类各级与本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技能等级考核认证,培训费、考试费由学校负担。
2、由人事科、教务科指导协助各系部为主组织聘请社会上行业专家或校高技能专业人士为教师的校内专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训教学中的指导能力。
3、以各系部为主,有计划地选送本系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重点培养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活动的结合,不断更新已有专业技能知识,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努力缩小学生校内理论专业知识与工厂、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的距离,进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三)师德教育的主要措施和内容
对于新教师,在岗前培训课程中开设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师德养成等专题讲座,签署师德师风承诺书,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培养新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在岗教师,重点开展以下教育: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明确自身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重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促进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捍卫者、实践者,切实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汲取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为国育才、为民育子”的教育信念和家国情怀;4.法律法规教育,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学习,促使教师深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行为规范,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依法执教意识;5.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应用心理学知识正确应对工作、生活方面压力,并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指导。
师德教育应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校鼓励教师参与调查研究、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活动,创新师德教育形式,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教师每人每年应至少完成4个学时的师德在线教育学习。参加其他师德教育培训的教师可由单位提交学习证明,计入学时。相关结果作为继续教育、晋升、奖惩的依据。
五、建设任务分工
(一)年度规划文件
(由各系部拿出本系部教师培训提升规划,由人事科汇总编制学校总体培训提升规划。)
(二)各类名册
人才引进花名册(人事科)
教学名师花名册(人事科)
专业带头人花名册(人事科)
骨干教师花名册(人事科)
行业领军人才大匠名师花名册(系部上报)
引进人才发挥作用的证明(系部上报)
(三)教师技能培训进修方案(系部上报人事科汇总)
培训记录、考核记录
(四)改革评价机制文件(人事科)
一、前言:
二、师资队伍现状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一)队伍规模
(二)队伍结构
(三)专业梯队
(四)机制建设
(五)制度建设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发挥民办职业院校体制优势,做好人才招聘引进工作
(二)培养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途径
(三)师德教育的主要措施和内容
五、建设任务分工
一、前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重点产业振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性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精神,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发改委四部门在2019年6月6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的通知》,其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服务我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产业优化升级的迫切需求。重点支持一批高水平中等职业院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我省职业教育服务“三区一群”等重大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作出重要贡献。在我校“双高校”建设工程当中努力建成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双师”能力,勇于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热心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师队伍,逐步把漯河市食品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食品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推广基地,食品安全溯源与检测基地,食品企业后备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基地,使学校的办学水平、服务能力、社会声誉得到显著提升,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我校以河南粮食大省为背景,以漯河食品名城为依托,以全市近2000家食品企业为支撑建校20年来,以食品加工、食品检验、食品营销等为重点专业,培养了2万余名具有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同时也在办学过程中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为把我校建成一所名副其实的中等职业教育“双高校”,特制订本方案。
二、师资队伍现状及专业建设情况。
全校教师总数:432
1、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其中副高以上职称:95人,正高33人,副高62人;
校本部:47人,正高6人,副高41人;
外 聘:48人,正高27人,副高21人;
中级职称:112人;
初级职称:91人。
2、专任教师学历情况:
研究生学历教师:81人;
硕士学位教师:53人。
省级教学名师:4人(唐艳红、王黎、张晓丽、杨国堂)
市级名师:1人(王振勇)
3、专任教师中,“双师型”素质结构为:
“双师”素质教师171人,占专任教师39.5%;【按系部上报】
4、专兼职教师中有教学、科研团队1个,参与教师16名,名师工作室1 个。【与教务科沟通】
5、近三年年均发表论文87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参与教师93人。【与科技科沟通】
6、论文材料、科研获奖情况:
发表论文261篇,其中核心期刊34篇;国家级项目无,省级3项现已结项1项,市厅级项目63项,已结项63项。成果获奖情况国家级无、省级无,市厅及成果奖一等奖13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6项,另有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1项。【与科技科沟通】
7、承担各种社会培训工程3项,参与培训教师28人,共培训各类人才3000余名。【与社会培训科沟通】
三、师资队伍建设内容和目标
(一)建设内容:
1、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进行师资结构优化工程建设以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教师社会实践计划,开展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实践教学培训,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把漯河市食品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双师”能力,用于创新,热心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2、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通过专题讲座、师德楷模现场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弘扬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师德师风,倡导教师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争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年度考核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评选并表彰 “师德模范”15人,“三育人”先进个人50人。
3、围绕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投入5万元培养专业群带头人达到2人;投入5万元用于培养教学名师达到5人;投入20万元培养教学骨干达到30人。投入20万元用于聘请5名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匠名师人。
4、把教师学习、培训纳入学校年度计划,遴选青年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和考察,提高产学融合的课程开发能力、行动导向的专业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选送80名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进修。
5、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评价办法,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建设目标
1、队伍规模
通过招聘专任教师,引进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做兼职教师,返聘离退休专家等途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保证师资队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至2020年年底,专任教师数量由432人提高到440人,副高以上职称提高到160人,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提高到12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到82%。
2、队伍结构
优化教师队伍,学历与职称结构。硕士以上学历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2020年年底为27%(120人),职称结构:中高级以上职称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数2020年为36%(160人)。
每个专业聘请1-2名行业技术专业人员作兼职教师。
3、专业梯队
构建专业梯队,在专业课和基础专业课教师队伍中,用2年时间培养本市食品行业知名专家1-2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师资格的教师5-10名。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1-2名,骨干教师2-4名,继续推行以老带新,以师带徒培养机制,以此为纽带,带动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机制建设
积极推动机制创新,完善以业绩和能力提升为导向,创新和
发展为目标,有利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5、制度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教师法》制定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师资队伍建
设规划和管理制度,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6、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之灵魂,师德教育应当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根据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岗前培训、入职宣誓、校内培训、外出培训、学习考察、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师德教育,不断创新是的教育形式,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双高校”的基础性、学校性工程,贵在统筹规划,重在扎实落实。
(一) 发挥民办职业院校体制优势,做好人才招聘引进工
作。
1、采取多种方式招聘学校急需人才,以网络招聘为主,大
众传媒为辅,简历完善、科学、规范的招聘办法,确保招聘人才质量,待遇上根据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实行一人一策的灵活政策,以事业吸引人,以待遇稳定人,以情感留住人。
2、根据职业院校特点和“双高校”建设的要求,面向企业行业一线,招聘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的技术性人才,壮大“双师”素质和骨干教师队伍。争取在2020年年底“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82%以上。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用技能型兼职教师,从与我校专业设置相近的院校、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中选聘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课,使每个专业都从社会选聘一至二名专家。重点选聘名师专家,首席技师或能工巧匠,让其兼课之余,对校内理论教学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壮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动手能力。
(二) 培养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措施
1、鼓励教师结合本专业实际需要参加各类、各级专业技能培训。参加各类各级与本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技能等级考核认证,培训费、考试费由学校负担。
2、由人事科、教务科指导协助各系部为主组织聘请社会上行业专家或校高技能专业人士为教师的校内专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训教学中的指导能力。
3、以各系部为主,有计划地选送本系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重点培养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活动的结合,不断更新已有专业技能知识,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努力缩小学生校内理论专业知识与工厂、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的距离,进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三)师德教育的主要措施和内容
对于新教师,在岗前培训课程中开设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师德养成等专题讲座,签署师德师风承诺书,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培养新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在岗教师,重点开展以下教育: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明确自身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重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促进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捍卫者、实践者,切实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汲取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为国育才、为民育子”的教育信念和家国情怀;4.法律法规教育,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学习,促使教师深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行为规范,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依法执教意识;5.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应用心理学知识正确应对工作、生活方面压力,并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指导。
师德教育应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校鼓励教师参与调查研究、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活动,创新师德教育形式,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教师每人每年应至少完成4个学时的师德在线教育学习。参加其他师德教育培训的教师可由单位提交学习证明,计入学时。相关结果作为继续教育、晋升、奖惩的依据。
五、建设任务分工
(一)年度规划文件
(由各系部拿出本系部教师培训提升规划,由人事科汇总编制学校总体培训提升规划。)
(二)各类名册
人才引进花名册(人事科)
教学名师花名册(人事科)
专业带头人花名册(人事科)
骨干教师花名册(人事科)
行业领军人才大匠名师花名册(系部上报)
引进人才发挥作用的证明(系部上报)
(三)教师技能培训进修方案(系部上报人事科汇总)
培训记录、考核记录
(四)改革评价机制文件(人事科)
热门文章